EN
2025/04/15
一企一品牌 | 深总院:党建“筑”力 绘就城乡建设新篇章

2024年,深总院党委全面提升党建质量标准,探索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,通过“党建+业务”深度融合,实现了“红色基因融入设计血脉、绿色发展引领行业未来”的生动实践,以“匠心”投身城乡建设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“红色动能”。

亮点

筑造“红色”堡垒

凝聚组织合力

严格落实党组织建设“四同步”要求,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。创新构建“三维考评体系”,建立季度检查、年中督导、年末考核闭环机制;制定班子党建责任清单,编制标准化工作指引;推出“挂点督导”机制,领导班子成员挂点联系先进、后进支部,形成“先进带后进、后进赶先进”的良性循环。搭建“筑心绘梦”智慧党建平台,集成党工团纪检四大模块,初步满足工作、宣传、学习、展示等四方面用途、十项功能,实现“三会一课”线上共享、党员教育动态跟踪,以数字化赋能基层组织力提升。

绘制思想“蓝图”

领航设计创新

针对高层次人才集聚特点,建立“党建+统战”双轨机制,与583名统战对象建立联系,邀请党外人士参加党组织生活,组织召开座谈交流会、专题培训班,团结引领公司党内外人士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。将党风廉政建设融入业务创新,打造“青年·清廉”文化品牌,开展廉洁LOGO设计大赛,以无形的文化力塑造企业发展的推动力。通过“技术创研+思想淬炼”双轮驱动,支持并推动国内外各大专业协会、学会建设发展,鼓励本企业人才在各专业协会、学会承担重要工作,举办建筑创作奖评选,主办或承办各类行业活动100余场,形成“学术争鸣促创新、廉洁文化守初心”的生动局面。

培育“先锋”矩阵

赋能人才发展

构建“引进-培养-使用”全链条机制,与华南理工大学等13所高校共建实习基地,加入中国建筑学会学生分会,筑造规划设计人才高地。推进“行栋计划”后备干部梯队建设,实施导师制、内训师制、竞技交流制三大培养工程。创新激励体系,建立共享人才数据库,健全薪酬职级双通道,选树“特殊贡献奖”等先进集体个人。通过“人文关怀+职业发展”双保障,建立三大社团组织,举办登山大赛等文体活动30余场,提升团队凝聚力;开展各类员工满意度调查,畅通沟通渠道,共享发展成果。

勾勒“绿色”画卷

践行生态使命

围绕“党建+绿色”打造“扬党旗筑阵地,促绿美创新质”党建品牌。贯彻绿色建筑设计理念,“福田区甘泉路近零碳排放示范社区改造共建项目”为既有建筑近零碳改造提供示范。研发智能环保移动公厕,在莲花山公园等地方增设智能移动淋浴间及微空间洗手间,受到媒体关注与市民点赞。建立“技术帮扶+公益科普”机制,高标准完成“狮头鹅城”设计咨询工作,组织党员技术帮扶汕尾、惠州等地13处“美丽乡村”建设工作,与深圳市科学馆、深河中学、坂田小学等联合开展绿色低碳公益讲座,举行荔枝公园义务植树、马峦山护绿深圳、清洁绿道等主题党日活动,在绿美广东建设、乡村振兴工作中彰显国企担当。通过“产学研用”深度融合,积极举办“绿建新思路”沙龙等57场学术交流,组建绿色低碳事业部深耕低碳设计研究,主编多项“双碳”设计标准,探索形成切实可行的低碳设计实施路径。依托产业链与8家企业单位开展党建结对共建,交流实践经验,为绿色生态与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势添能。

成效

党建引领,竞争能力显著增强

基层党组织功能持续增强,先行示范作用成效显著。深总院连续三年上榜“中国十大建筑设计院”,连续五年稳居“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”,全年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41项、各级项目科研立项46项。积极探索“四新”技术、BIM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智能建筑等技术应用,聚力攻坚数字化转型核心技术,初步建成数字化设计协同管理平台(一期),将AI技术应用于勘察设计图纸审查。高交会期间举办未来建筑科技创新大会,发布“神图”建筑创意大模型并达成多项签约,企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。

党建铸魂,品牌建设成效卓越

党组织战斗堡垒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,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。“福田区甘泉路近零碳排放示范社区改造共建项目”获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奖,两个项目获“城市绿色低碳场景示范基地”称号。凭借在绿色创新发展方面的表现,上榜“粤港澳大湾区企业绿色创新指数100”榜单,并入选“绿色转型案例”。

党建赋能,人兴企兴凝心聚力

坚持党管干部、党管人才原则,搭建干事创业广阔舞台。深总院通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,激发团队创新活力,首次荣获市建设工会“创新工作室”授牌;常态化开展员工慰问、志愿服务,连续十二年开展粤赣等地学校爱心捐助,积极参与消费帮扶行动,两个案例入选“深圳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”典型案例,以党建温度彰显国企社会责任。